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990888香港藏宝图
李老师:+86 15336696562
座机:+86 (0)57488426287
Q Q:2646559633
地址:宁波市海曙区南站东路16号月湖银座1509
企业新闻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环境与世界环境
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16-06-15 18:06:38【打印】
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的影响较为复杂,但总体看,包括环境改善效应和环境负效应两个大的方面。
一、国际贸易的环境改善效应</div><div> 国际贸易扩大了资源的配置范围,使生产和消费活动能够超出中国自然资源的供给范围和环境的承载容量,使中国可以通过进口资源和生态服务来解决国内短缺资源的供给问题。
通过进口原材料和能源,缓解了中国资源短缺和能源供求失衡的矛盾。由于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日益扩大,中国进口原材料和能源的数量迅速增加,成为全球原材料和能源重要的进口国。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导致了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石油供应趋紧,需通过进口缓解供需矛盾。从1993年起中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石油消费对进口的依赖程度从2001年的29.1%上升到2006年的47.3%。原材料的直接进口扩大了资源供给,缓解了市场需求矛盾。另一方面,由于资源包涵于进口的产品之中,借助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间接进口。例如,1996年~2001年间通过粮食进口相当于节省了国内1860亿立方米水资源。
通过进口废弃物资源,补充了资源的直接进口。近年来,中国废弃物资源进口增长快,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废弃物进口国。进口可利用的废弃物可以替代部分资源的直接进口,对于中国和全球的资源循环利用具有积极意义。由于发达国家进行废弃物处置的成本高,而中国的处置成本较为低廉,因此中国在废旧资源的贸易中具有比较优势。2006年中国进口废物资源3895万吨,进口金额达133.47亿美元。在部分产品中,进口废弃资源占相当高的比重。例如,2006年,中国进口废钢铁418.8万吨,相当于当年1851万吨进口钢材的1/5以上;进口废纸1962万吨,相当于当年796万吨进口纸浆的两倍多。
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了国内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了环境治理水平。积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还为中国提供了解决环境和发展问题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目前发达国家的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水平明显高于中国的情况下,通过开展技术贸易和货物贸易,直接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设备,既可以使中国国内资源的利用效率得到明显提高,也可以迅速提升中国的环境治理水平。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发展迅速,1982年~2005年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从43.4亿美元增长到1570.8亿美元,20多年间增长了35.5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高技术产品的重要进口国,其进口额甚至超过了能源等国内短缺资源性产品的进口。例如,2005年中国进口计算机芯片810亿美元,是当年原油进口额的1.6倍。
二、国际贸易的环境负效应
贸易是货物或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既承载着一定的经济价值,又承载着一定的资源消耗与环境污染。随着中国对世界贸易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中国在向全球输出大量制造业产品,成为全球重要加工基地的同时,全球资源消耗越来越向中国集中,环境污染也呈进一步加剧的趋势。事实上,中国在迅速积累货物贸易顺差的同时,也在迅速积累环境贸易逆差。
国际贸易对中国环境的负面环境影响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的大量出口,特别是一些高耗能、高污染、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环境和资源的压力,加速了一些地区不可再生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生态环境的退化。二是伴随着中国废弃物资源进口总量的增长,非法废弃物进口屡禁不止,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全球数量惊人的电子垃圾中,有80%出口亚洲,其中又有90%进入中国。三是中国进口产品中有许多奢侈品,例如进口大排量豪华轿车带来3个方面的负面效应:耗油量大,污染严重;耗资大,机会成本高,使得投入环境改善的资金减少;促成社会对奢侈消费方式的仿效,客观上加剧了国内环境压力
1.由于对外贸易迅速增长而付出的资源和环境代价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总量巨大且连续多年出现顺差,2006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17606.9亿美元,顺差1755亿美元,经常账户余额已经占到GDP的9%左右。过大的贸易顺差不仅造成国际收支严重失衡,引发贸易争端,而且中国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首先,由于国内资源税和资源补偿费过低,以及环境污染没有真正计入企业成本,导致资源性产品过度供给,相应地刺激了下游重化工业的过度投资,并且导致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密集型产品大量出口。这相当于用中国的资源和原材料去补贴国外消费者,同时把大量污染留在国内,造成中国居民福利的净损失。例如,通过对1999年~2004年中国纺织行业出口商品的环境影响评估发现,纺织行业出口规模扩大的同时,污染物总量和能源消耗也呈相应的增加趋势。其次,对废弃物贸易的研究发现,许多进口废物在中国处理后,提炼回收的资源产品,通过中间商又运回发达国家,没有起到补充国内资源不足的目的,而只是以污染环境、消耗能源来换取微薄利润。
2.从内涵能源(指的是产品生产上游加工、制造、运输等全过程所消耗的总能源)的净出口看中国资源、环境问题的实质
尽管中国不断提升外贸出口结构,但在国际贸易体系和产品供应链中仍处于相对低端。与从发达国家进口的产品相比,中国出口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单位出口贸易额的资源能源消耗较高。研究表明,无论从绝对值还是从增长速度看,外贸出口背后的内涵能源都是相当大的。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内涵能源的净出口国。据测算,从2001年~2006年,中国净出口内涵能源从2.1亿吨标煤增长到6.3亿吨标煤,呈稳定快速增长趋势。其中,2002年中国内涵能源净出口总量约2.4亿吨标煤,占当年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的16%。内涵能源出口主要流向发达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分别为7524万吨标煤和4894万吨标煤,二者之和占净出口内涵能源总量的50%以上。从部门分析看,一些传统的出口优势部门因出口总量较大而位居内涵能源出口的前列。在出口贸易总额中占前3位的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仪器仪表文化办公用机械、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是出口内涵能源最多的部门。以2002年为例,3行业分别占内涵能源出口量的13.4%、12.3%和12.5%。此外,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尽管在贸易总额中所占比例不高,分别为3.5%和1%,但其出口商品是典型的能源密集型产品,在内涵能源出口中的比例分别为7.1%和2.3%,大大高于其贸易额的比例。
中国在内涵能源净出口的同时,还在国内净增加大量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排放。根据研究,2004年中国出口的内涵能源为4.62亿吨碳,进口的内涵能源1.40亿吨碳,相当于净增国内碳排放3.22亿吨碳。此外,通过贸易和环境的平衡核算还发现,“十五”期间每年通过对外贸易造成的SO2逆差约为150万吨,占每年SO2排放总量的近6%。
内涵能源的研究揭示了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耗、主要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快速增长,不仅是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增长的结果,而且也是国外市场需求拉动货物出口迅速增加的结果。发达国家从中国进口商品替代本国生产,在增加中国能源消费和排放的同时,实际上减少了自身的能源消费和排放,是主要的受益方,尤其是美国,占2002年中国净出口内涵能源总量的31%,其次是日本和欧盟等国。
由此看来,只考虑贸易顺差的财富积累效应是不全面的。尽管贸易能够推
动经济增长,但同时还应考虑目前的贸易增长方式在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对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应高度关注目前贸易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推动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贸易发展方式的优化。
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环境与发展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成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重要流入地,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长期居发展中国家首位。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统计,2005年全球FDI为9160亿美元,中国虽然引进外资政策发生变化,但2005年仍引进FDI724亿美元,是全球第三大FDI接受国,占发展中国家引进FDI的22%。目前,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90个,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有近450家在华投资。 |